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挖掘红色历史财富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时间: 2022-06-30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2316 收藏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激活用好宝贵的历史财富、赓续红色血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传亮说,学校的答案是必须让“教育报国”的基因在新时期办学实践中彰显时代力量。

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胸怀“国之大者”,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探索了适应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育人路径。

红色校史点亮前程

“知所从来,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的鲜明导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王永生说,从新生入校到大学不同阶段的生涯教育,我们高度重视从红色校史中汲取理想信仰力量,引导学生将个人奋斗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每名新生必然学习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校史:抗战时期,谌厚慈任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前身)校长期间,学校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地下秘密活动地点。新中国成立后,在新中国工业化艰难奠基历程中,信息科大在党的领导下,秉工业报国之志,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每名信息科大的学生都要追的星:20世纪50年代,周锡令、苏东庄、杨天行率先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4机)的研制。张福学15年深藏四川大三线,率先实现钱学森导弹陀螺小型化设想,为国防军工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在社会实践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还以小课堂连接百年变局大时代,涵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健说,2019年,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经管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名党员教师带领数十名研究生深入4个省17个县80多个村5000多户贫困户,对“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疫情防控、建党百年大典、冬奥保障……重大活动和关键时刻,信息科大学子从不缺席。

国之所需 吾之所往

2020年初春,疫情来势汹汹。社会心态焦虑阶段,一段计算机模拟校园病毒传播的视频以科学易懂有趣的方式演绎了不能开学的科学依据。这段视频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竞相报道和转载,点击量破亿,有效引导了舆情。

这段视频的作者是信息科大电信1604班的徐云岫。在信息科大,像徐云岫这样在时代呼唤面前勇于出列的学生还有不少。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季逸超获得了“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计算机学院毕业生王宁于2015年创立KEEP,获评“2021最具创新力量创始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弄潮儿”。

近年来,信息科大迅速完善学科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目前,全校已融合凝练出“高精尖仪器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控制”“大数据下循环经济与知识管理”等3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学科群,形成了光电检测与智能感知、高动态导航与智能控制等5大优势科研领域。

教务处处长米洁说,聚焦首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需求,学校全面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2016年至今,学校新设立了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当前,学校已实现专业大类一流专业全覆盖,信息相关专业占比近70%,专业社会竞争力持续提升。

米洁说,为有效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多年来学校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2014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18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2022年,成立数字产业学院。今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铸造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力量,学校党委书记王传亮说,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凝心铸魂,明确提出了“政治坚定、专业领先、素养全面、敬业包容、勤信仁爱”的教师发展导向。

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推动一系列改革。高层次人才坚持引育并举,一方面严把入口,坚持德才兼备遴选人才;另一方面,倾力本土培养,让政治坚定专业精湛的人才脱颖而出。“让有信仰的人站讲台是学校选人育人的硬杠杠。”王传亮说。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系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为青年人才开通向上发展“绿色通道”,为全体教师提供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平台。目前,全校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超70%,高级职称占比超60%。

荣获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的徐颖回想在学校的时光,她说:“老师们不仅教会了我们做一个创新者,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大学里厚积薄发,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教会我们‘科技服务社会’,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积极贡献的建设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杨静)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