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梁立明:鼎立创新 追求卓越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梁立明老师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下乡、进厂,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是她学习工作了44年的地方,她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2003年在校庆80周年全校庆祝大会上她曾代表全体教师致贺词,转瞬19年,不知不觉到了迎接学校百年华诞的时刻。“母校和老师培养了我,而我也把一生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母校。百年师大,厚德载物。祝愿母校永葆青春,再创辉煌。”梁立明深情地说。40多年来梁老师为教育事业培养英才努力工作,为科技发展创新研究砥砺奋进,她是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领域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鼎立创新,追求卓越。
进入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式的转换
梁立明本科学习数学,文理各科成绩优异,1982年初毕业留校从事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教学;研究生课程主修了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与学科史,曾尝试数学史与数学哲学研究。
“转向科学计量学是我学术创新的起始。”梁立明这样说。1988年,梁立明解决了苏联科技史专家凯德洛夫带头周期1/2等比递减的逻辑矛盾,给出了带头学科理论的数学解释,由此结识了赵红州先生。赵红州被公认为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科学计量学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梁立明与赵红州合作研究了重大科技成果年龄分布、知识单元知识荷值的确定等问题,由此,进入科学计量学研究领域。“然而,早期的研究仍带有明显的思辨色彩。要想持续创新,面临着研究范式的转换。”梁立明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科学计量学具有交叉科学的特点。基于科技论文与引文、专利与利用、科技人才、科研经费等科技指标数据库的数据,选择或创建科学计量指标,构建合理简约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学与科学社会学的解释和讨论,这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D. Price至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主流范式。赵红州先生是国际科学计量学权威期刊Scientometrics的第一位中国编委。在赵红州的学术沙龙中,梁立明第一次看到了该期刊,读到了上面的论文,发现了新的研究范式。随即,她自费订阅了该刊,以及另一种美国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持续多年,直至2004年她自己成为Scientometrics编委,有了赠刊。2007年她应邀担任Journal of Informetrics (JOI)编委,于是拥有了个人的第三种英文期刊。
遵循这种研究范式,1993年梁立明发表了她的第一篇Scientometrics论文,研究论文和引文的排序-频度分布。该文之后,梁立明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大多遵循这种研究范式。国内发表的100多篇论文大抵亦如此。1995年梁立明的专著《科学计量学:指标模型应用》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以科学计量学命名的专著。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保持创新的活力
要想切近并跟进学科前沿的研究必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梁立明回忆:“有缘结识国际著名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家Ronald Rousseau教授,并在天命之年师从Rousseau教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得益于1998年底在中科院举办的一次国际会议。” Rousseau教授是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科学计量学普赖斯奖获得者。在安特卫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4年,是全面学习和掌握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研究范式,提升创新能力的4年,研究成果获国际EMERALD / EFMD杰出博士研究奖。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最好方式。ISSI有两个系列学术会议,一个称为ISSI大会,另一个称为科学技术指标大会,隔年举行。还有一个系列学术会议是国际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合作的COLLNET大会。梁立明经常参加这些重要会议,并长期担任这三个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或者地区主席。
相对稳定而又广泛的国际合作能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梁立明与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学者合作完成了6个国际合作项目,与德国、比利时、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学者合作发表过论文。“Rousseau教授是我的导师也是我最好的合作者。与我们合作比较紧密的还有L. Eghhe教授。我们都喜欢研究指标和模型。在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的 Mapping图上,我和他们一起位于‘数理学派’的位置。当然,他们都是大家。”梁立明感慨中国的科学计量学起步太晚,进入国际舞台太晚。看到近年来中国科学计量学在国际上论文引文增长迅速,青年学者在国际舞台上显示度增强的发展态势,梁立明十分高兴,并表示,中国的科学计量学前途无量。
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特优”
1992、1996、2000、2003和2006年梁立明连续成功申报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均为管理科学项目。在基金项目的研究导向和经费支持下,梁立明带领她的课题组锐意创新,努力拼搏,成绩卓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自1998年以来对所资助的面上项目(1992年以来批准的项目)在结题后进行后评估。到2011年梁老师的 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均完成后评估,4项“特优”,1项“优秀”。此前,全国未有任何一个项目主持人获得4项“特优”的好成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项目的总体“特优”率为1%-2%,获得4项“特优”实属不易。
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我国管理科学和交叉科学学者在国际上发表SSCI / SCI论文不多,梁立明的课题组在这方面优势突出。她说要特别感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武夷山教授,5个项目他都是第一参加者。
梁立明酷爱科学计量学新指标和新模型的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有一多半研究指标和模型。2002年,她与研究生朱凌合作,在Scientometrics上发文研究影响中国地域科学合作的因素。该文最大的创新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计算对角线缺失的非对称矩阵的期望值矩阵。
在她所取得的成果中,科学发展节律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不能不提。独著论文发表于2005年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其后,又与Rousseau教授合作,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成果。
2006年梁立明在Scientometrics上发表题为“h-index sequence and h-index matrix: Constructions and applications”的独著论文。该文被比利时的Leo Egghe教授认定为国际上第一篇提出h序列概念和方法的论文,该文已在Web of Science 中被他引80多次。她的另一篇研究h类指数的合作论文被引400多次。
科学计量学方法用于STS研究
STS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缩写。梁立明致力于用科学计量学方法研究STS问题逾三十年,颇有心得。2017年她应邀在清华大学作题为《科学计量学方法在STS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2019年在第十二届全国STS学术年会上,她又做了大会报告《三十年STS问题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科学承认是STS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在1993年梁立明就发表了《存在Z-P分布与 M-P效应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支持环境间宏观一致性与微观协调性之考察》,并应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了大会报告。其他有意义的工作包括研究迟滞承认,讨论引文的语言偏见等。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合作,科学计量方法在对科学合作行为进行科学社会学分析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梁立明与学生以及国际同行合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论文涉及科学合作的模式与合作者的年龄结构、国家间科学合作的地域倾向和语言倾向、中德、中印科学合作等。
梁立明关注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问题。与学生钟镇合作,以Nature上一篇被引19万次的论文的错误被引记录为样本,构建并分析错误引文传播网络,揭示出科学家复制他人参考文献的引文失范行为。
现在,将科学计量学方法用于STS研究已成为科技哲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论文不断出现类似的选题。梁立明曾评审过不少此类论文,对科学计量学方法的普及和对学科发展的促进表示欣慰。
心系教坛,无私奉献
梁立明注重带领研究生学习英文文献,将学生直接引入学科前沿。例如,著名信息计量学家Bar-Ilan的长篇论文Informetric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 A review,是基于600多篇参考文献所作的本世纪初学科发展综述,她指导学生学习这篇综述,并重点讲述其中涉及的代表性论文。梁立明每年都邀请国际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受益匪浅。
自2000年起,梁立明先后被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因此,除了指导我校科技哲学硕士生外,梁立明还指导了6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她特别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学科基础启发他们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直接参与了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能在专业领域的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早期的两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是她独立或合作指导的。梁立明说,她特别感谢刘则渊教授的帮助。
百年校庆之际,学生给梁立明发来许多赞美和祝愿。梁立明说,都铭记在心里了,衷心感谢师生这么多年的相守与陪伴,感谢学生们常用出色的业绩和幸福的生活带给老师快乐。她说了一句幽默的话:“为什么我的学生都是最聪明、最勤奋的呢?”对学生的喜爱溢于言表。
创新理念,倾力管理
梁立明历经学校三个管理岗,她以创新思路、严谨态度和奉献精神对待管理工作。1994年梁立明到科研处任职,与科研处的同事们合作,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大幅攀升。1997年,梁立明到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任职,和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成功申请我校第一个文科省级重点学科——科技哲学省级重点学科。
2001年夏,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和原政教系(中共党史、政治学等专业)两个正处级单位合并,成立了河南师范大学的第一个文科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梁立明任学院首任院长。创立伊始,她就把学科建设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经过全院教师,特别是相关专业教师的努力,成功申报中共党史、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等新的硕士点,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成为首批河南省教育厅文科基地,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成为首批河南省文科基地。连续几年学院在学校本科教学和科研指标排序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感谢全院老师的努力工作,忘我奉献,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支持。”想起当年学院的发展成绩,梁立明动情地说。
梁立明在科研、教学和管理岗位上鼎立创新、追求卓越,获得了学校、学界、国家的肯定和奖励。她是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2019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将“杰出贡献奖”颁发给梁立明,到今年为止,已经有10位专家获此殊荣,她是唯一女性获奖者,也是唯一地方院校的获奖者。
退休多年,梁立明依然热爱科学研究,时不时发表国际论文,说是为学科建设再做点贡献。她爱旅游,去过许多国家,到达过北极点,也曾乘船跨越世界上风浪最大的德雷克海峡进入南极圈。她说:“一切都是那么神奇,宛如人生,不断探索、体验和进取。”
人物简介:
梁立明,女,1949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市人,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发展规律与机制研究、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以及STS问题的量化研究。长期担任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期刊Scientometrics和Journal of Informetrics编委,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大会、国际科学技术指标大会和COLLNET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地区主席,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党委宣传部 高 飞 大学生记者 李家琳 龚雨佳 董艺菲)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