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尺讲台二十余载,深耕教学与科研,他有自己的“双优秀”理念!
许光泉,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地质学会理事、安徽省煤炭学会防治水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矿山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水资源与环境方面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工作的27年间,他主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主持完成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教育厅基金3项、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课题1项;主持完成企业事业单位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4部,专利10项。许光泉曾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大学生水利类创新大赛获一等奖2项,2等奖2项。近5年,为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等专业本科生开设《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矿山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学基础》以及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水文地质认识实习等理论与实践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地下水数值模拟计算》、《水科学研究进展》课程。2021年,许光泉获评安徽理工大学“舜耕名师”称号。
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育出优秀的学生”。许光泉始终把这句话奉为圭臬。为了成为“优秀的老师”,他以“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理念,坚持不断地努力地学习,紧跟时代步伐,追踪学术前沿,在教学和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育出“优秀的学生”,他深耕课堂,坚持课程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掌握正确方法,激励他们创新创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光泉教授用自己27年的时间,诠释了唯有不断努力学习,潜心教学,走改革创新之路,才能成为合格高校教师的真谛。
教学相长,助力传道授业解惑
27年的教学历程,许光泉不仅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播给学生,他自己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自我知识更新;在这段“光辉岁月”里,他不仅实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还常帮助过许多年轻的老师。
课堂上,许光泉一直强调学习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学会刻苦钻研,善于独立思考问题。他时常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问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他们学好习、好学习。“求学之路是非常艰辛的,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就拿我自己来讲,我在读博士时,研究方向从地质学科转向了水文学科,才发现自己欠缺知识太多,我只好从头开始,自学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编程技术,过程真的是‘痛并快乐着’。”经历了这番“寒彻骨”,他顺利地完成了三年博士的学习,但人生的学习之旅却刚刚开始。在水文与水资源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一条要求是“国际化视野”的培养,而许光泉正好负责了一门双语课程和一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并不容易,对老师也是个挑战。怎么使自己发音和讲解让学生们听懂呢?怎样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专业名词的含义?专业英语与教学内容如何对照?许光泉的法宝就是“study”。“在上双语课之前,为了纠正自己的英文发音,我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朗读上。终于,我教授的《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充实自己专业词汇量;多看,多读,多写,多听,多问是他对待“international view”的态度,更是他教学相长具体表现。
指导学生户外实践
在教学上,许光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这学期在教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时,地下水20-1班的周立涛就称赞道:“许老师会教我们许多课本上学不到东西。当学到地下水‘流网’的时,他会专门给我们讲解相关软件如何绘制,甚至手把手地教不会的同学;也会给我们开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讲座,比如有包气带水专题讲座,还指导我们参加课间野外实习,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从教27年来,许光泉帮助了许许多多年轻教师。他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努力去学习,潜心和专心教学,年轻教师才能“站稳讲台”。当谈到自己的经历时,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说:“我们都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虽然缺乏经验,却时刻不忘跟进学术前沿动态、主动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主动跟前辈们请教与交流。渐渐地,我越来越有自信了。”他认为,学校的资深前辈、优秀教师,是一笔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财富,发挥他们“传帮带”精神,指导青年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当有年轻老师到我的课上听课,我都特别欢迎”。另外,他觉得年轻老师要抓住去好国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学校进修与学习机会,最重要的年轻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恪守师德,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你要给人家一碗水,你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秉承这样理念,许光泉在传道受业解惑之路上走过了整整27个年头。而他,从来都是乐在其中,充满热情。
科研实践,产-学-研三位一体
许光泉做教师前曾在煤矿企业工作,因为拥有生产单位的工作经历,他更加明白科研对企业、对学生培养的意义。无论是日常教学与实验、野外地质考察实习还是亲自下矿井开展实验研究,他一直是带着学生身体力行。“我们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结合实践,才能发现科学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生产中要解决的问题。”把教学、生产、研究融合在一起,是许光泉一直在做的事。
在许光泉的几本著作中,《新生界底部含水层特征与数据库模拟系统研究》让他印象最为深刻。谈及写作原因,他娓娓道来。当时,在淮北宿南矿区的桃源煤矿底部含水层突水,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这也成为了安徽省“十五”攻关课题。他临危受命,参与了项目地下水水害形成机理的研究。期间,他多次下井,对现场进行了实地观测与研究。发现了很多在地面上看不到的现象,“水在高压状态下会呈烟雾状,水也会发出撕裂的凄惨叫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这项松散层突水科研难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这一过程让他文思泉涌,并编写了这本书。这是一本亲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专著,对行业内甚至跨领域类似条件下矿山突水防治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参加美国AGU国际学术会议
许光泉不仅深耕生产科研,还潜心从事教学研究,与其他老师一道,多次修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先后主持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自动化地下水参数测试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教学研究项目,近年来发表了《基于赛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地下水动力学”教学要点剖析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探讨》、《提高水利工程认识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等教学论文。地下水17-1班的韩志成同学说:“许老师上课比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有的时候会利用上课时间带我们去户外学习,让我们认识到课本上描述的现象。”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教学项目,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得许光泉认识到 ,只有参加一些切实的实践项目,才会锻炼一个人教学与科研能力。唯有通过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才能把“产、学、研”融为一体,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因材施教,让兴趣成为原动力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光泉深以为然。上每一门课程,面对不同情况的同学,他因材施教,通过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为同学们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课下,他经常找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可以了解到他们兴趣之所在。“将他们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了兴趣,他们学起来就不会那么枯燥无味,我教起来也是趣味盎然。”地下水20-1王锦波就这样评价道:“许老师的上课风格轻松严谨,有时他不会直接讲解知识点,而是通过引导,让同学们深入思考,激发了我们专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习过程存在问题,他给我们讲解,帮我我们重新订正,对于不会的题目一次又一次进行讲解。在老师指导下,我们不仅弄明白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上来了。”
除了上好专业课程外,许老师经常鼓励大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在他的指导下,地环学院《洒水车的智能节水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项目获得了2015的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备赛期间,参赛同学们遇到了实验场地不足、设计方向出现偏差等很多刺手的难题,甚至开始心灰意冷。项目组的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许老师,通过了解,许光泉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为了让他们不半途而废,他鼓励同学们另辟蹊径解决问题,并给出了中肯建议。在了解了他们没有电路及自动化相关知识时,他指导大家查文献,寻求相关专业同学、老师的帮助。最终让图纸模型,变成爬高上低的洒水车机械人。这次比赛的负责人舒生茂同学回忆道:“当初许老师专门在地质楼二楼会议室开辟了一个区域作为我们做实验的场所,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他都给我们进行指导。此外,在我们编写单片机程序遇到瓶颈时,许老师带我们去电气学院求教,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指导留学生
许光泉明白同学们在求学之路的坎坷艰辛;当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他都耐心地聆听并教授学生如何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无论在室内的课堂教学,还是户外实践教学,他采用启发式、专题讨论式、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钻精尖”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习惯,兢兢业业学习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品质等。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许光泉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验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养成“多动手、勤动脑”学习好习惯,并且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赛,学生们会有很多收获,”许光泉诚恳地说道,“这些是他们感兴趣的方面,他们就有动力一直做下去。我看着学生们们一步步把想法变为实际,心里特别高兴和自豪。”没错,这样的经历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失败的勇气、不仅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他们未来人生中的真正财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整整27年的从教生涯,时间见证了许光泉的品质,也见证了他的学识。站在三尺讲台上,他不仅实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桃李满天下。27年时间里,他不断努力学习、教学相长,注重实践、学以致用,深耕不懈、引导学生,成为一届又一届学子们心中的“恩师”。他是当之无愧的“安理良师与益友”!
(撰稿、核稿:学生记者 李申奥、陆开颜、卢晓涵,施培松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田中良)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