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长沙医学院

收藏

普通本科丨医药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731-82858888

官方网址:https://www.csmu.edu.cn/ http://zs.csmu.edu.cn/

关于2022年我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

时间: 2022-03-26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3919 收藏


2022年我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近期有考生来电或网上留言提出有关疑问,现予以说明如下。

一、关于专升本招生名额有关问题

根据《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规定,2022年我省共有47所省属本科高校参加专升本招生,除教育部规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不参与外,其余省属本科高校均参与专升本招生,招生学校数比上年多3所。招生计划安排方面,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在各本科高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我厅审核下达了47所高校的分校计划(含单列的免试计划),招生计划总数和占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比例较上年均有增长。各高校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均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了公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查看。

二、关于专升本免试政策相关问题

我省2022年专升本免试生有两类,一类是退役大学生士兵,另一类是竞赛获奖考生。经考生申请,我厅商相关部门审核并经公示无异议后,全省共有1853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和725名竞赛获奖考生获得免试资格。根据免试生人数,我厅按教育部要求足额下达了免试计划,保证了所有免试生就读本科的机会。免试生报考时,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将组织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测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通过征集志愿填报其他有计划缺额的高校。

对于考生反映有的高校免试计划少的问题,安排各校专升本计划时需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学科专业等情况,因此47所高校计划总数不同,而免试计划是根据高校计划总数的一定比例确定,所以有的学校免试计划多,有的免试计划少,这符合高校办学实际。对于考生反映有的高校不招收竞赛获奖免试生问题,为确保退役大学生士兵和竞赛获奖考生两类免试生的机会均等,各高校的免试计划下达时没有细分到两个类别考生,录取时学校根据两类考生的实际报考情况,按相同比例录取,保证两类考生的录取率相同。对于考生咨询的职业技能测试或适应性测试的具体办法,根据政策规定各高校的具体测试办法由学校自行决定,考生可向拟报考高校咨询。

三、关于专升本招生专业对应关系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专升本工作规范管理”“科学制定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方案”。为切实贯彻落实好教育部通知精神,我厅在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2022年专升本工作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于2022年1月公布下发了《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发布了《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对应专业指导目录》(简称《指导目录》)。

该《指导目录》是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报考的本科专业应与就读的高职(专科)专业大体相同”以及我厅下发《实施方案》里“划定高职(专科)专业类对应报考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类)”的原则制定的。具体来说,一是将2021年专升本高职(专科)“专业大类”与本科“专业类”对应调整为专升本高职(专科)“专业类”与本科“专业类”对应,目的是使专升本学生报考的专科专业与本科专业匹配度更高,更有利于学生专科到本科的学业衔接,进一步提高专升本学生适应本科教育的能力,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也为专升本学生更顺利地完成本科学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指导目录》中“专业类”对应的依据是目前仍在执行的教育部下发的专业目录,其中,高职(专科)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目录(2015年)》,本科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我厅对照两个专业目录的“专业类”进行了认真匹配。

四、关于专升本“内部指标”问题

有考生反映,少数社会培训机构或个人以“内部指标”“交钱包过”“不过包退”名义收取考生高额费用招揽生源。这些招生行为严重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扰乱招生考试秩序,给教育生态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是重点打击的对象。我厅已协调相关部门在招生考试期间进一步加强对培训机构违规宣传行为的清理整顿和规范治理,下一步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违规招揽生源,以“包过”“内部指标”等名义虚假宣传,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等行为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培训机构组织或参与考试作弊、干扰考试招生秩序等违规违法行为。提醒广大考生切勿相信有关培训机构和个人的违规承诺、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


       湖南省教育厅  

2022年3月26日


(转自: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