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收藏

专科(高职)丨理工类丨民办

官方电话: 0771-3832389,0771-3832689

官方网址:http://gxgcedu.com http://gxgcedu.com/zsjy/

教育部:高考招生“六不准”“八项基本要求”“十严禁”“十公开”“三十个不得”

时间: 2022-12-22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940 收藏

       一、招生工作人员“六不准”

  1.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

  2.不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3.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

  4.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

  5.不准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

  6.不准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二、八项基本要求

  一是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扩展信息公开渠道,确保考生在招生录取各时段及时准确地了解须知、应知的有关要求、办法和信息,进一步细化政策解读、志愿征集、信息查询以及信访投诉等渠道和办法,推进高校招生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严格特殊类型招生录取管理。按照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规定、程序、要求,审查招生学校、招生类型、公示资格、拟录取学生名单和考生拟录取专业等内容,特别是要加强对艺术、体育、保送生、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等各类特殊类型招生的管理及政策执行的监督。

  三是加强招生计划管理。未经教育部备案、分送和未向社会公布的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的调整计划应优先向生源数量多、质量好的中西部地区倾斜,调整计划的使用要按照“集体议事、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使用程序、使用范围和责任。

  四是加大招生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落实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严厉打击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违规招生行为。招生高校和录取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六严禁”、“六不准”,确保国家招生政策执行不走样。

  五是加强招生信息管理。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招生信息管理规定》各项工作要求,严格履行信息传输、交接和校验手续,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少数不法分子图谋窃取或篡改招生数据等违法行为。对于贩卖所谓高考考生信息的,要求属地教育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一查到底,依法惩处。

  六是加强考试招生全过程的考生资格审查。认真执行考生报考资格、加分资格的公示及复查工作流程和具体办法。对涉嫌报考或加分资格造假的考生,要积极协调公安、民族、体育、科协等部门,一经查实,坚决取消其报考或录取资格,已入校的取消其学籍,考生的违规事实须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

  七是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活动。要积极配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有效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违规举报的受理和核查工作,加大对涉嫌招生诈骗信息的监测和处理力度,适时进行预警或案例宣传,提醒考生和家长避免因求学心切上当受骗。

  八是做好新生报到入学工作。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绿色通道”入学制度,不让新生仅因经济困难而弃学。对新生报到所须提交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等相关证明材料,须与考生所在省传送的电子档案和寄送的录取考生名册、纸质档案进行认真核对,严防冒名顶替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高校招生“十严禁”

  1.严禁省级招办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指名投放考生档案;

  2.严禁省级招办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

  3.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等降低标准指名录取考生;

  4.严禁高校在任何时间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或家长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5.严禁高校参加各类中介机构组织且未经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的招生现场咨询活动;

  6.严禁高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

  7.严禁高校开展恶性生源竞争或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考生填报志愿甚至欺骗考生入学;

  8.严禁高校无计划录取或超出省级招办核准的录取考生名册范围违规发放录取通知书;

  9.严禁高校避开省级招办通过中介机构或中学教师等自行组织生源录取考生;

  10.严禁军事院校未经教育部批准以各种名义招收所谓“地方委培生”或“自费生”。

      四、招生信息“十公开”

  1.招生政策公开。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相关政策和规定,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据此制定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2.高校招生资格公开。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试点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特长生的高校等具有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

  3.高校招生章程公开。高校招生章程应包括学校基本办学情况.学历学位证书发放情况.招生计划编制原则.专业录取原则及实施办法.录取期间的调整计划使用原则和办法.学费标准等。具有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的院校还应公布相应招生类型的报考条件.选拔程序.考核方式与内容及录取规则等。

  4.高校招生计划公开。经教育部统一分送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可以不做分省安排的特殊类型招生计划.预留计划和使用原则以及调整计划的使用结果。

  5.考生资格公开。按照国家或省级政策申请加分照顾考生资格,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煤炭企业对口单招等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入选考生资格。公示的考生资格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所在中学(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所参加的特殊类型招生测试项目等。

  6.录取程序公开。各地确定的投档规则.填报志愿时间和办法.录取各阶段时间安排,各批次未完成计划和考生志愿征集办法等。

  7.录取结果公开。考生个人录取信息查询渠道和办法,录取信息包括批次.科类.类型.院校.专业等;高校分批次.分科类录取人数和录取最低分等。

  8.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各地.各高校招生咨询及接受考生申诉的办法和联系方式。

  9.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各地所辖范围内发生的招生重大违规事件及其处理结果。

  10.录取新生复查结果公开。新生复查期间的有关举报情况.调查情况和处理情况。

      五、高校招生“30个不得”禁令

  1.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

  2.不得超越职权制定招生办法或照顾优惠政策;

  3.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

  4.不得擅自调整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招生计划和规定的项目范围;

  5.不得划转计划委托任何军队院校招生。

  6.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

  7.不得将未按要求进行公示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考生档案投放给高校或为高校办理录取手续;

  8.不得擅自改变高校招生计划类型;

  9.不得为无计划高校或擅自为高校突破招生计划办理录取手续;

  10.不得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和专业;

  11.除国家特殊需要外不得在招生结束后违规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补录。

  12.各高校不得发布未经主管部门备案的招生章程或者进行虚假招生宣传;

  13.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

  14.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15.不得擅自扩大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规定的项目范围.招生计划;

  16.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

  17.不得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变更经公示的考生入选专业.录取优惠分值或录取不具备条件的考生;

  18.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

  19.不得在新生入学后将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或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20.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21.不得向中学.考生及家长收取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

  22.不得避开省级招办通过中介机构或学校教师等自行组织生源违规录取考生;

  23.不得在单独考试.综合评价等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组织不符合本地高考报名条件的外省生源。

  24.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在高考前以任何形式开展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活动。

  25.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特殊类型考试招生有关工作,或将审核.考试.选拔等工作下放至学校内设学院(系.部等部门)独立负责;

  26.不得未经考核发放专业合格证或圈定合格名单;

  27.高校.内设学院(系.部等)及教职工不得组织或参与考前辅导.应试培训。

  28.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

  29.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高校收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

  30.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