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思政建设与探索路径
时间: 2023-10-13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5657
收藏
10月9日,《四川日报》第14版以“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勇担使命谋发展 数字思政谱新篇”为题,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数字思政领域开展的探索,以及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做法成效。报道全文如下:“接下来,我们戴上VR眼镜进入数字展厅,进一步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上,老师正带领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进行学习——这是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探索思政课数字化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时代新人培养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率先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字思政新模式。把握前沿方向 汇聚数字思政“西华力量”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来临,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迫切需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寻求数字技术改革的新路径。西华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转型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学院将数字思政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组建专家团队围绕该主题开展前沿探索。学院积极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与宣传、学工等思政工作队伍紧密配合,与技术团队开展合作,协调各方资源,集结各领域专家共建,汇聚西华大学数字思政力量。
从通过“西华易班”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生活到“西华易班”数字平台的重构,从网络舆情研判到学情数字共享与挖掘,从“四史”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学院一直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协作与技术赋能,通过积极融入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和教育系统学习强国通讯站等平台建设,以工作平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打造数字思政特色,有力支撑了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等建设。释放数字效能 建设数字思政“西华模式”
数字思政,既要适应青年大学生自带数字基因的时代特色,又要善于以数字思维开展教育教学,打造主流化、个性化、创意化的数字思政教育平台。学院与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等单位协同开展工作,通过数字技术,提供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学业数据与行为数字画像,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供多维、深度的学情分析,提高思政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精准度,支持分类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正是基于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学院以“精准驱动,多元共育——基于‘西华易班’平台的数字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省级教改重大项目为牵引,开启了数字思政的“西华模式”。冯刚教授在“从大流量到正能量——数字思政理论架构和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
西华大学是教育部“青梨派”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试点的全国首批6所高校之一。学院牵头推进“青梨派”平台试点工作,通过需求调研与数据分析,对思政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供给,建设“名师思政微金课+学生实践展示课”的精品思政内容与互动体系,引导学生课后学、扩展学、深度学,形成“教师讲”与“学生讲”的互动,实现优质资源的二次共享与深度传播。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将学生学习成果推送到“青梨实践派”进行展示,着力打造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成果网络展示平台。通过“青梨派”平台建设,以品牌化培育、创意化设计、系统化建设去吸引、感染青年大学生受众圈层,打造契合学生需求的数字思政新生态。截至2023年6月,在“青梨学习派”共发布视频作品50多个,在“青梨实践派”制作完成作品100余件。学院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建立了校级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课程为依托,引入交互式媒体技术,打造思政理论课交互式媒体资源,实现线上教学由“看中学”到“做中学”的升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智慧教学提供大数据基础。运用虚拟现实开发等技术,建设VR党建工作站、VR行走平台、AR互动台,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构建起生动、丰富、多元的思政资源互动型学习体验场所。同时,结合四川省情和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采用360度全景技术和交互式媒体技术,打造乡村振兴数字博物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视角和多感官体验学习;结合四川红色文化打造一条文化育人的“线路图”。发挥科研优势 传播数字思政“西华声音”学院持续推进数字思政理论体系架构,形成数字思政协同研究矩阵。目前,已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等项目19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3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7部;围绕研究方向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等各类奖项12项;3篇研究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性批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学院组织专家团队撰写的首部以“数字思政”为题的《新时代数字思政体系构建研究》著作,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为推动理论研究,持续激活数字思政创新动力,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在《西华大学学报》开设了“数字思政专栏”。同时,聚焦数字思政召开多场学术会议,推动思政学术交流。2023年5月24日至25日,承办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省级易班发展中心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百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提供了样本参考和路径选择。6月18日,承办“从大流量到正能量——数字思政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光明日报》、中国网、教育导报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了会议情况。师生们在学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上课风正好扬帆,奋楫新征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三全育人”中展现使命与担当,谱写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通过“西华易班”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生活到“西华易班”数字平台的重构,从网络舆情研判到学情数字共享与挖掘,从“四史”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学院一直积极探索通过多方协作与技术赋能,通过积极融入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和教育系统学习强国通讯站等平台建设,以工作平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打造数字思政特色,有力支撑了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等建设。释放数字效能 建设数字思政“西华模式”
数字思政,既要适应青年大学生自带数字基因的时代特色,又要善于以数字思维开展教育教学,打造主流化、个性化、创意化的数字思政教育平台。学院与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等单位协同开展工作,通过数字技术,提供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学业数据与行为数字画像,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供多维、深度的学情分析,提高思政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精准度,支持分类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正是基于将这二者有机结合,学院以“精准驱动,多元共育——基于‘西华易班’平台的数字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省级教改重大项目为牵引,开启了数字思政的“西华模式”。冯刚教授在“从大流量到正能量——数字思政理论架构和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
西华大学是教育部“青梨派”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试点的全国首批6所高校之一。学院牵头推进“青梨派”平台试点工作,通过需求调研与数据分析,对思政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供给,建设“名师思政微金课+学生实践展示课”的精品思政内容与互动体系,引导学生课后学、扩展学、深度学,形成“教师讲”与“学生讲”的互动,实现优质资源的二次共享与深度传播。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将学生学习成果推送到“青梨实践派”进行展示,着力打造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成果网络展示平台。通过“青梨派”平台建设,以品牌化培育、创意化设计、系统化建设去吸引、感染青年大学生受众圈层,打造契合学生需求的数字思政新生态。截至2023年6月,在“青梨学习派”共发布视频作品50多个,在“青梨实践派”制作完成作品100余件。学院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建立了校级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课程为依托,引入交互式媒体技术,打造思政理论课交互式媒体资源,实现线上教学由“看中学”到“做中学”的升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智慧教学提供大数据基础。运用虚拟现实开发等技术,建设VR党建工作站、VR行走平台、AR互动台,提供丰富的资源包,构建起生动、丰富、多元的思政资源互动型学习体验场所。同时,结合四川省情和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采用360度全景技术和交互式媒体技术,打造乡村振兴数字博物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视角和多感官体验学习;结合四川红色文化打造一条文化育人的“线路图”。发挥科研优势 传播数字思政“西华声音”学院持续推进数字思政理论体系架构,形成数字思政协同研究矩阵。目前,已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等项目19项;在《中国高等教育》等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篇,其中3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7部;围绕研究方向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等各类奖项12项;3篇研究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性批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学院组织专家团队撰写的首部以“数字思政”为题的《新时代数字思政体系构建研究》著作,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为推动理论研究,持续激活数字思政创新动力,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在《西华大学学报》开设了“数字思政专栏”。同时,聚焦数字思政召开多场学术会议,推动思政学术交流。2023年5月24日至25日,承办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主办的全国省级易班发展中心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百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提供了样本参考和路径选择。6月18日,承办“从大流量到正能量——数字思政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光明日报》、中国网、教育导报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了会议情况。师生们在学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上课风正好扬帆,奋楫新征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三全育人”中展现使命与担当,谱写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